无处不在的“刷脸”应用到底安不安全?我们的人脸信息是如何被采集,又储存在哪里?是否受到了应有的保护?日前,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在接受央视《法治在线》栏目专访时详细解读了上述问题。以下为梁正教授主要观点摘编:
人脸识别应用中 还会产生哪些安全问题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专业人员,用攻击去暴露风险,再演练出针对性的防御技术,为人脸识别筑起安全防线。除了技术本身的风险,人脸识别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呢?
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对个人隐私的这方面的担忧,泄露的问题。第二是安全的问题,不管是在这个金融交易,还有一些像家居生活这样一些方面。第三个其实是被滥用的方面的这个担心。
对数据安全要保护 但不能因噎废食
目前,有许多用户出于人脸信息被泄露的顾虑,对这一技术感到不信任。专家表示,相关立法已经在重点关注人脸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数据的这个存储,其实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大家可能比较担心的,就是跟泄露相关的,是数据你到底存在了哪里,这个存放的话是不是有足够的安全保障,一些这种数据库,就是几乎是放在公网上,属于裸奔的这种状态,很容易就攻破。
专家:防止技术被滥用 建议设置使用等级
人脸识别这项技术已经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隐私侵犯,信息泄露等问题又让大众产生了种种顾虑。回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人脸识别这项技术究竟是否被滥用了呢?
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所以我们基本的一个建议是说,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于一个叫作治理的光谱,你要划出来什么场景是什么等级,就像我们说公园、商场是一个等级,火车站然后机场是一个等级,然后小区,办公楼宇是一个等级。你个人的手机,还有你的家庭的智能门锁这是一个等级。就是这几个等级上要求是不一样的,它所应该遵循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一些这个要求,是不一样的。
供稿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