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作为学院教师代表发言,在这里热烈欢迎2022级同学们的到来!大家一路走到清华公管,已经在过往的人生历程中展现了自己的努力和优秀。未来新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会对大家有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同学们会经历一些重要转变,我们可以称之为“范式转变”。“范式”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提出的,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到,范式是指常规科学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不同范式构建出来的是不同的“对象世界”,有着不同的问题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接下来,我将从问题、认识和方法这三个层面,来谈谈同学们可能面临的范式转变。
首先,是问题观上的范式转变。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已知和未知之间存在的知识差距,也可以表现为快速变化的现实与理论的不一致。现在,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带来的创新发展机会窗口,也有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国际合作版图重构,更有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变革。这些现实中大变局,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和发展模式,重构了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内涵、外延及其关系,进而对我们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将时代的变革映射到问题发现层面,识别问题的来源;如何从治理的新旧模式转变中挖掘问题的不可通约性,明晰问题的建构;如何基于这些不可通约性来探索和反思更深层次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所在;深入思考上述这些疑问,把研究问题的来源、建构与核心扎根在祖国发展变化的实践上,会推动同学们问题观上的范式转变。
其次,是认识论上的范式转变。库恩认为,学术共同体对认识论中知识本体的基本观念和共有信念,指引着知识发现上的认知方向、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近年来,公共管理理论也出现了重要的转变,例如政府管理中的有为政府建设、公共治理中的治理精准化、社会管理中的广泛社会参与,以及政策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化,无一不在强调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之间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新理论体系。以创新治理为例,今年4月《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这项研究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从1990年开展,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20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推动这个庞大的全球科学网络不断协同、演进,形成了网络合作治理的新范式;这种合作治理范式不仅存在于生物基因研究领域,在多个领域也全面展开。作为清华公管的学生,同学们应该思考这些治理新范式背后的理论体系是什么,其底层逻辑的概念框架是什么,其知识发现的认知方向是什么,从而推进认识论上的范式转变。
最后,是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变。学术研究需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基于理论指引来认识问题,更需要用科学的原则、手段和方式来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具体思维和方法,就是方法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要同学们从单纯的知识吸收者逐渐转变成为知识创造者,用华罗庚先生的“兔子论”来形象比喻,大家在本科阶段是学习捡“兔子”,硕士生阶段是学习抓 “活兔子”,博士生阶段是进一步强调对前沿未知的探索,去抓隐藏着看不见的“活兔子”。要能够观察、发现和分析“活兔子”,得掌握更科学、系统和缜密的方法论,正如笛卡尔在其《方法论》一书中强调,要大胆对知识进行怀疑,把复杂抽象为简单,把简单演绎为细节,把细节扩展为全面。方法论不仅仅是问卷、案例、统计推断等具体方法,方法论还应该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描述与解释的关系、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命题与假设的关系、抽象与类推的关系等等。在新阶段学习中,同学们要在方法论层面进行思考,将具体方法与公共管理研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将公共管理知识发现与推理逻辑过程融通贯穿起来,从而促进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变。
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源于新范式对旧范式的不断颠覆。希望同学们在新阶段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在问题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形成新旧范式的转变,更能将其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完成个人成长道路上的范式转变。愿同学们在清华公管“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学术新知、服务国家发展,推动人类进步”的使命指引下,积极在各种转变中调整自己,实现个人的范式转变,从而迎接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无悔的青春!
再次欢迎同学们加入294俄罗斯专享会。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供稿 | 研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