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近日,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苏竣受邀在《科技日报》撰文,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行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应对大国博弈和破解疫情影响的重要举措。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科技革命的重要手段。
近现代以来,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三次科技革命,目前正在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在人类历史上,形成过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五个世界科学中心。从科学中心转移和科技强国兴替更迭的历史格局来看,每一轮科技革命的“危”与“机”并存,能否破危机、开新局是应对科技革命的关键。纵观国际科技创新的集聚趋势,高度集聚创新要素的科技创新高地往往主导全球科技创新,其中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地区或城市则往往能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能否拥有这样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
近年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呈现出多极化特征,空间维度上由国家层面转为区域或城市层面,空间尺度上也具有明显差异。20世纪中叶以来,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纷纷崛起,例如以美国纽约、波士顿以及日本东京为代表的城市圈型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以色列特拉维夫为代表的城市型的科技创新中心、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园区型的科技创新中心等。这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高度集聚、创新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创新要素的高效流通、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的深度嵌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科技革命、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以科技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点。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探索科技现代化的关键载体。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一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科技现代化既有发达国家科技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在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不仅要作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融合创新示范区,更要成为探索科技现代化的试验田。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高级形态,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标准要求高。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技创新关键组成部分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三个“第一”和四个“新”的集中体现。纵观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往往高度集聚了前沿科技、高端人才、雄厚资产、顶尖机构与组织等科技资源。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论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着力点。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上争一流、做标杆、出示范,对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了创新引领和核心引擎作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展优势,各显特色,避免单一模式。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足首都实际,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利用其优质的科教资源和央企资源,开展“三城一区”主平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建设,结合北京高校院所和央企疏解进程,辐射带动天津、河北发展,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确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辐射带动江苏、浙江、安徽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建设之初就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建设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试验和压力测试。
新发展阶段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面临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应放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中思考,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中布局。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根本宗旨,把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根本动力。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抢抓战略机遇,明确创新导向,持续推进科技体制优化,不断提升创新软环境;要依托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校等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世界级平台,形成人才聚集的“生态圈”,产生“以才聚才”的强磁场效应;要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产学研联合攻关,破解产业中“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经贸合作网络。
来源 |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