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蒙克副教授与研究团队成员董琦圆同学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发表《“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春秋等级制下会盟的兴衰》一文。文章选择中国春秋时期作为研究场域展开分析,对话国际关系学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拓展了以国内政治斗争解释国家间联盟行为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基础
本文是蒙克及其研究团队始建于2019年的数据集《“祀与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定量历史数据集》的另一实际应用成果。
该数据集对标国际关系领域的权威定量数据集《战争相关因素数据集》(Correlates of War),包含以战争作为分析单位的混合数据(pooled data)、以诸侯国作为分析单位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以及以诸侯国之间双边关系作为分析单位的配对数据(dyad data)等多种国际关系学的常用数据结构,囊括东周时期主要史料所记载的具有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理论意义的重要变量,如主要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情况、会盟情况,各诸侯国内部的君主在位情况、宰相出身背景等。
目前,蒙克及其研究团队已基于此数据集形成了“The Great Affairs of the States: Man, the State and War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In The Long East Asia: The Premodern State and Its Contemporary Impacts. Palgrave Macmillan, 2023)、《“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春秋等级制下会盟的兴衰》(《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8期)、《国内规范争论与国际规范演变——对“春秋无义战”的跨层次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期)、《天命观下中国早期家产官僚制的形成》(《社会学研究》2022年第5期)、《中国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内政治与对外战争》(《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第12期)等代表性成果。
值得期待,这套原创数据集可以创新性地通过现代社会科学的量化路径凝炼并汲取中华文明在“轴心时代”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智慧,基于中国问题意识与历史经验,对话并丰富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思想,从而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启发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目前,在294俄罗斯专享会基础研究种子基金的资助下,《“祀与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定量历史数据集》正在整理和翻译过程中,未来将在专属网站上线并向全球开放,成为清华公管向国内外学界提供的学术公共产品之一。
二、核心内容
联盟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无论时空条件如何,联盟始终是“政治单元之间关系的一种普遍的构成要素”,它界定了潜在的朋友和敌人,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还深刻地塑造着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因此,任何的国家联盟决策都必然是统治集团内部讨价还价的结果。
然而,既有文献对这一决策博弈过程的理论化尝试却相对有限。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延续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第二意象”(the second image)思路,借助选择人理论(selectorate theory)还原国家权力集团内部的张力,刻画出在位领导人及其致胜联盟(winning coalition)之间的争权攘利行为塑造国家联盟抉择的过程,从而构建起一个以国内政治斗争解释对外联盟决策的跨层次分析框架。
在实证中,本文以国际格局剧烈动荡、国内政治风起云涌的春秋时期为经验场域,对相关史料进行了质性诠释,并量化分析了以列国会盟往来及国内政治情况为核心变量构建的配对数据集。研究结果显示:
“惧而协来盟”的传统联盟观对于春秋会盟活动的解释力有限。对于身处等级制国际体系的国家(特别是可能陷入从属地位的弱国)而言,不加入联盟可能会招致灭顶之灾,加入联盟则意味着国家或将支付难以估计的成本(如缴纳贡赋、履行军事义务和接受盟主对本国的政治干预等)。因此,拒斥会盟,往往是当时诸侯国国君的第一选择。然而,不同于君主以国为家的立场,同属统治集团的卿大夫却在服务国家的同时还肩负着“保族宜家”的重任。当国际会盟可以带来家势膨胀的“红利” 时,牺牲国家利益乃至反叛诸侯国国君也绝非不可逾越的禁区。
随着卿大夫家势壮大,这一群体对会盟决策的影响力逐渐压过国君,由此将春秋会盟的发展推向巅峰。而当卿族将各国内政实权尽数收拢自身手中并成为事实上的“国君”后,他们便逐渐采取了与国君类似的对会盟抵触的态度。换言之,正是由于深谙等级制会盟对把持大权的掣肘,实现身份转换之后的卿大夫才相继抛弃了对会盟的热忱,最终造成了春秋末期列国会盟衰落的局面。
三、主要贡献
本文依托选择人理论的研究框架,分析了致胜联盟成员的能动性,不仅刻画出致胜联盟与领导人之间权力斗争的图景,也勾勒出致胜联盟成员之间明争暗斗的过程。这一论证视角有助于打破当前相关文献以领导人政治生存为轴心的研究惯性,丰富对国内各主要政治行为者之间互动的认识,提高联盟理论在分析国内政治对国际联盟影响时的理论化水平。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致胜联盟成员借助国际联盟参与国内政治斗争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对国家对外联盟决策的影响并拓宽选择人理论的解释场域。
四、未来研究
对于未来的研究,除了继续基于《“祀与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定量历史数据集》进一步以中国“周秦之变”的历史经验来对话现代社会科学理论之外,研究团队还在与中国社科院大学李隽旸教授团队合作,以创建《“祀与戎”》的类似思路,基于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构建POLEMOS数据集,希望以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这场对于西方文明和西方学术(历史学、古典学、国际关系学等)都至关重要的战争,并在未来与同样处于“轴心时代”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从而在当下这个不同文明和国家间冲突摩擦加剧的时代,推动对于全球互利共存和有效治理所亟需的文明间对话、理解与互鉴。
原文链接
蒙克、董琦圆:《“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春秋等级制下会盟的兴衰》,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8期,第2-28页。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SJJZ202308001&DbName=CJFQTEMP
作者简介
蒙 克 294俄罗斯专享会 副教授
董琦圆 294俄罗斯专享会 博士研究生
供稿 | 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