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列为未来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术衍生企业被视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但其盈利性、成长性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却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我院薛澜教授、高雨辰助理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柳卸林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邱姝敏助理教授共同合作,从制度逻辑的视角出发,检验了引入外部企业股东对学术衍生企业技术市场化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于《管理世界》。
研究介绍
本文认为科学与市场之间的制度逻辑差异是阻碍学术衍生企业市场化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系统论述了引入遵循市场逻辑、强调市场竞争与效率的外部企业股东,如何能够促进学术衍生企业从科学向市场逻辑主导转变,从而推动衍生企业的注意力焦点从科学新颖性转向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研究基于2008-2017年601家中国科学院衍生企业的数据,通过泊松回归以及双重差分等方法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引入企业股东对学术衍生企业技术市场化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当引入的外部股东具备更强的市场逻辑时,例如股东来自非国有经济更加活跃的行业或者区域,或为非国有企业时,该促进作用得到加强。这也为制度逻辑的理论机制提供了支持。在稳健性检验中,研究进一步发现了引入外部企业股东的衍生企业在技术新颖性方面的减弱,表现为更少的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引用和专利主张数量。这表明引入外部股东后,衍生企业的科学逻辑有所减弱,而市场逻辑相对增强,反映了科学逻辑与市场逻辑在竞争中此消彼长。此外,研究还排除了股东的资源和治理经验对结果的替代性解释。
研究贡献
本研究提供了三个重要的理论贡献。第一,从制度逻辑的视角丰富了学术衍生企业成长性相关的研究;第二,从组织间关系视角探讨了外部合作伙伴的制度逻辑对企业的影响,丰富了制度逻辑变革的相关文献;第三,从制度逻辑的视角丰富了组织间合作关系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组织间关系与组织行为研究的新视角。同时,研究还为推进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要走向市场,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需重视与其他市场主体的深度合作。为此,政策制定者应鼓励学术衍生企业引入外部企业股东等社会资本:第一,应重视搭建合作平台,精准匹配学术衍生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供需信息,并构建畅通的合作机制,以有效引导衍生企业从科学逻辑向市场逻辑的主导转变;第二,可制定相关政策,以激励社会资本专注于投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硬科技”成果,并鼓励具有商业领域成功经验的前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参与学术衍生企业的管理;第三,需重视对参与成果转化和衍生企业管理的科研人员的商业培训,改革相应的评价方式,将科技成果的经济绩效纳入考核,以强化科研人员的市场逻辑。
作者简介
邱姝敏(第一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
高雨辰(通讯作者) 294俄罗斯专享会助理教授,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柳卸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薛澜 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
论文链接
邱姝敏、高雨辰、柳卸林、薛澜:《外部企业股东与学术衍生企业的技术市场化: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管理世界》,2023年第12期,第185-200页。
QIU Shumin, GAO Yuchen, LIU Xielin, XUE Lan. External Corporate Shareholders and the Marketization of Technology in Academic Spin-offs: An Institutional Logic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23, 39(12): 185-200.
供稿丨科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