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以“产业转型升级与城乡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八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成功举办。本届高层论坛共设四场分论坛,分别是“产城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与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中华文化与社会治理”。本篇主要介绍分论坛四。
分论坛四由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承办,旨在通过案例分享、对话探讨、互动交流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研讨中华文化和社会治理,助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河南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处长郭红迎主持分论坛四。
高层论坛分论坛现场
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以“乡情治理:传统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顺德案例”为题作案例分享。他首先指出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是过于依赖政府,随后对民间社会体系活跃的顺德进行案例分析。他表示,顺德社会治理面临城市与乡村交织、本地人与新移民交织和传统与现代交织三个问题,顺德的基层治理之所以更具在地性、持续性、系统性,更符合本土的经济社会特征,是因为其具有一种“中间层活力”,即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此种将现代性与传统性相结合的乡情治理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加了“共荣”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
蓝煜昕作主题发言
济南市政协委员活动工作室主任乔谦以“推动人民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济南市政协‘商量’平台建设为例”为题分享案例经验。他首先对“商量”平台进行介绍,阐述“商量”创建的初衷及过程以及“商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做法和成效。他指出“商量”是一个常态化制度的协商平台、一个具有全媒体特色的平台、一个具有高度媒体标识的平台,该平台历经创建提升阶段、延伸覆盖阶段与数字赋能阶段,坚持为民“商量”、联动“商量”、务实“商量”。他表示济南市政协将持续深化提升“商量”平台,以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实际成效,把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成为社会治理的实际效能,努力形成推动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的“济南经验”。
乔谦作主题发言
对话环节中,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峰,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宝和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甘仕荣分别从《论语》《道德经》《周易》及中华文化法治元素入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治理思想。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主持对话互动环节。
对话现场
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以“《论语》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为题发言。他表示其团队目前已围绕中华文化与社会治理这一主题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开设将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思想相结合的课程并出版相关教程;二是利用田野调研法开展较为深入的两岸文化探源研究;三是寻找文化和社会治理的结合点,将家慈善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对于文化的内涵,他认为文化包含两个面向,一是能够承载文化的各种各样载体,二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生活方式,其中后者是一种活的文化。最后,他重点阐述《论语》中蕴含的中国治理思想,从公共治理、社会治理、法治、德治、道治、心治和君子七方面分析其中的治理思想。
王名分享(线上)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峰以“老子‘无为’思想与当前社会治理”为题分享有关《道德经》的感悟体会。首先,他提出不应渲染《道德经》的神秘性,阅读《道德经》时可以结合其两千多年前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的时代背景,由此增进对《道德经》内容的理解。对于《道德经》的内容讲解,他认为《道德经》虽看似碎片化,但事实上章节间存在内在关联。《道德经》的历史逻辑是向君王提出建议,老子借由“道”和“德”的概念,引入圣人这一道德榜样来劝诫君王。最后他指出老子的“无为”思想也须从劝诫君王这个角度进行解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无为”思想意指劝说君王不要侵占他国土地,“无为”思想的出现与其所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联系。
曹峰分享
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宝以“《周易》中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发言。他指出《易经》源于对自然事物的观察,通过文字形式将发现的规律进行记录。对《易经》的解读可分为三个思考层次:第一层次是从文字中体会意义;第二层次是见相忘意;第三层次是见相忘道。阅读《易经》时应首先建立该思考层次,去除神秘色彩。在谈到《易经》治理思想与实践的结合时,他认为应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朝代更迭分开来看,不能将战争动荡归结为治理思想的问题,事实上恰恰因为这些优秀的治理思想未被贯彻落实才会出现纷乱局面。最后他指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等现代治理概念与《易经》中萃卦等思想相通,现代社会治理依然可以从《易经》中寻求治理之道。
王玉宝分享
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甘仕荣以“中华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为题发言。他首先对法治和法制进行辨析,指出法治的核心意义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而法制的核心意义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随后他简要回顾了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将中国古代法制发展视为一个抛物线;夏商周开始,我国法制不断发展,至唐代达到巅峰,宋元明时期法制日渐衰落,清代时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终结。时至现代我国吸纳西方民主法治思想建立现代法律制度体系,但由于历史惯性,现今社会依然存在权大于法,人大于法的现象,为此我们应摒弃人治传统,树立忠于法律、严格执法的“劲士”精神,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甘仕荣分享
在提问互动环节中,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针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中“一切”的边界和“传统文化强调为政者个体内在修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进行提问,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峰和明德公益研究中心主任王玉宝分别从《道德经》无为思想中“为”的边界和《周易》中蹇卦和解卦的角度切入对问题进行回应。
最后,蓝煜昕对分论坛做简要小结,他表示五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中的诸多要素可以被应用至现代社会治理中,也期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被赋予更多的治理新内涵。
本届高层论坛共吸引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公共管理学术界与实践界代表和清华公管校友院友参会,并通过光明网、快手大讲堂、新浪财经、中国知网等媒体平台直播,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观看人次数近150万。
蓝煜昕主持对话互动环节并作总结发言
郭红迎主持分论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