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简介】
范学伟,294俄罗斯专享会2001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先后任职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在民生总行任职期间,作为核心成员筹建中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并先后担任发展研究中心、投资银行中心负责人,主导研发并在全行推行“投联贷”、“园区贷”、“知识产权贷”等创新型产品。先后牵头筹建两家科技支行,主导完成全国十多家园区的中小企业批量授信业务和几十家中小企业的上市辅导业务。
励志并肩,良友在旁
在学院的日子里,范学伟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是学习生活与体育生活。说起在学院的学习生活,范学伟回忆到,首先学习是第一位的。作为第一届MPA学员,大家都非常刻苦认真,对待上课的热情很高。由于是脱产学习,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学校重新深造是对自己的一项突破与挑战,因此同学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班级氛围非常好,大家的友谊也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刻苦认真的学习气氛,共同奋斗的难忘记忆与提升自我的获得感、成就感是筑就班级凝聚力的“法宝”,也为日后同学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由学院成员自主发起并组织的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同样给范学伟留下了深刻的回忆。“无体育,不清华”,他表示当时在学院学习闲暇之余他经常与班级同学一起打篮球。在得知学院篮球队已经颇具规模后,范学伟表示,这种坚持锻炼的习惯一定要坚持。范学伟笑言,没有好的身体,无法做到真正的明德为公。他强调,不断补充、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这种在学院期间培养的良好习惯与思维方式。这不单指体育锻炼,也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学长提到自己参与的学院活动——“明德人生导航计划”,也一直是以这种方式来增进自己与师弟师妹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范学伟还充分肯定了学院的校友终身学习计划(又称“致知计划”),认为这是对校友发展与学院联络的再升华,自己也会珍惜机会,积极参与到学院提供的平台当中。同时,范学伟作为原上海校友会公共管理专委会秘书长,也为学院的校友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他建议更好地发挥致知计划的社会效应,充分满足学院校友需求,要紧密地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利用网络化手段降低大家的学习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忘初心,明德为公
谈到即将离开原有工作岗位,范学伟表示,自己从体系内“迈出来”的原因,除了自身发展规划与诸多客观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份坚守的情怀。这个坚守不是指在岗位上坚守,而是源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初心,也就是学院一直传承的明德为公之情怀。范学伟表示,在整个社会剧烈转型的过程中,未来经济发展的有机动力是市场,而自己囿于岗位限制,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并不能适应这种时刻创新的要求,因此从体制内走出来,走到自己最擅长的投行领域,投身到最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型金融市场,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一些微小的价值,是自己一贯的想法。这种选择与自己的理想相契合,新的工作领域其实并不“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关注既是自己当时在学院的研究方向,也是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自己只是变化了工作形式,这种“初心”仍未改变,也得到了来自学院的支持与肯定。虽然离开了原来已有的发展平台,但自己所做出的成果仍然是得益于社会,反馈于社会的。范学伟认为,脱离了原有岗位的约束,并不是对原有岗位的否定,而是对如何更好的发挥自身价值做出了回答。没有了工作职能的框定,“离开”的机会成本反而成为了学长再次前行的动力,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让学长回忆起了原来在学院脱产学习的干劲,对学院的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范学伟在此特别提到,虽然离开了体制内,但不会舍弃公共管理精神的发挥,自己新的工作内容的特色就是紧贴国家政策,运用所学公共管理知识,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虽然离开学院多年,然而,国耳忘家,公耳忘私的学院精神仍然在范学伟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成就了他自己的一番情怀。担任学院上海校友会公管学院专委会秘书长的过程中,范学伟表示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现在所要从事的职业与学院发展结合起来,利用自身资源更好地反馈学院。这种支持不仅仅是传统的资金物料的捐赠,更是为学院知识创造提供发展契机。
【院友寄语】
谈及对在校同学们的寄语,范学伟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的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接受过公共管理专业培训的人更应适应这种发展,不拘泥于原有的发展路径,积极探索,敢于尝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舒适区,听别人听不到的东西,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虽然有风险,但这种前瞻性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值得为其做出一定的牺牲。但这种前瞻性并不是不管不顾的莽撞之举,而是将自己已有资源与时代发展契机的整合。不管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工作,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身价值。而作为清华公管学院的学生,更应当有这种自信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