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为践行学校“三全育人”的工作目标,响应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号召,公管学院研团总支策划推出“知行为公”系列校友访谈。深入基层一线、对话学术科研,探索行业前沿,深度挖掘优秀校友故事,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职业方向,体悟新时代清华人的成长与担当,献礼百十清华校庆。
系列三:探索行业前沿
我们邀请到探索兴邦实业,心系家国热土的清华校友,讲述其如何在实干中以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展现清华人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与担当。增进同学们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理解,加强对专业学习和未来方向选择的规划。
校友简介
曾志敏,294俄罗斯专享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农村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等,是第十九届清华大学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学术新秀”获得者。曾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院长助理。曾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借调、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挂职锻炼。现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并自主创业,创建清智国际咨询(广东)集团有限公司。
严师高徒:从表达者到倾听者
曾志敏师兄于2010年进入公管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并于两年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安老师。谈到于老师,曾志敏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安老师的严格和严谨至今影响着我”。对于曾志敏而言,于老师不仅在论文写作和实践经历方面为他提供了诸多支持,更是在事业规划与人生阅历方面为他拨开层层迷雾。刚到清华时,稍显“愤青”的曾志敏是一个略带“锐气”的年轻人,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正是于老师的磨砺与教导,使他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从冒进的表达者成长为蓄势待发的倾听者,这些品质在其日后工作中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师兄看来,于老师对学生严厉却非严苛,对于其学习科研并没有硬性指标,这让他在研究旨趣上有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为了更全面地培养学生,于老师不仅把他推荐到清华大学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担任了长达五年的研究助理,还鼓励他跟随学院其他老师学习与研究,拓宽学术视野。这让师兄得以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调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写作素材。曾志敏师兄谈到,他和于安老师更像是传统语境下徒弟与师父的关系。“导师提供的人生经验与思想方面的指引是永恒的宝贵财富”。
上医医国:以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段记载在《国语·晋语》八卷中的对话给了曾志敏很大的触动。在公管学院就读期间,课程的学习和案例中心助理的经历让他对公共管理学科的使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医治国家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核心命题,其治疗的对象是社会共同体中存在的公共性问题,而所学的方法和模型类似于医院里做检测检查使用的医疗器械,需综合运用医疗器械实现对病灶的全面分析。虽然高校的学科划分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社会病症的祛除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现实需求进行跨学科的专业研究,方能对症下药进而药到病除。类似于医院中的基础医生和临床医生,前者可以在实验室不断试错,但后者需要经过全科轮岗轮训以后才能成才。他认为,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的研究者,需要广泛调研,深入实践,学习“团队作战”,多领域、多部门、多学科了解各个方面的核心需求,方可真正触摸现实的脉搏,理解“上医医国”的核心精神。
现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广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的曾志敏于2020年8月在深圳成立了清智国际咨询(广东)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战略与地缘优势建立的新型政策咨询公司与市场化综合性思想库,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我当初创业的想法是想携手跨学科领域的青年人才,针对国家与地方治理需求的公共政策问题,打造一个能做到多方会诊的专业性政策研究平台”。在他看来,从需求导向反推人才所需的领域,这样能比单一学科领域的教授们所提出的建议更具有精准性、可行性与落地性。怀着这样的理念,他的公司已经逐步分化培育出了工程、科技、数据、规划等多个专业性咨询板块,朝着综合性咨询集团的方向不断成长。“我们咨询集团就类似于‘社会医院’,针对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组建对应的团队进行会诊和解决”。
与一般的商业咨询不同,清智公司主要以政策咨询和服务市场为主,通过多学科的会诊保证高度的专业性。在公司刚起步时,曾志敏就把“以知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创业公司的使命,这个使命来源于他的关于“权力、资本和知识”三元划分的分析框架。在西方文明种,权力、资本和知识三者相对分离,且知识有一定独立性,进而为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注入了“理性”的传统;而我国在传统上,知识更多地依附于权力和资本,或者说知识具有“从属”或“附属”的性质。作为公司创始人的曾志敏希望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能够让“知识”更加凸显其独立性和进步性,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清智公司以极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逐步得到了众多机构的认可。目前,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新型市场化综合性思想库,为效益更好、效率更高、更加公平以及更具战略性与前瞻性的公共政策而努力。
当被问及如此大跨度的生活改变是否会感到迷茫和想要退缩时,曾志敏师兄谈到,“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对我影响深远。”在他看来,自强不息指向的是坚韧的品格,厚德载物指向的是远大的志向。在博士毕业以来,尽管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始终没有被打倒,换一个环境总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内心的力量依然强大。厚德载物,心胸宽广,其志向必然远大,远大的志向能够不让一个人囿于眼前的苟且与困境,坚韧的性格也不至于让人落于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同时“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清华也教会了曾志敏许多,“这在新时代下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要能够在现代的中国立足,既要有自己的专长,同时也要有对国家的忠诚。这才是一个全面的清华人应该有的品质。”
校友寄语:最终的目标和志向是贯穿始终的
首先,不要有过多的年龄焦虑。与其在意别人起跑有多快,不如关注自己最终能走多远。其次,不能妄自菲薄,不因微小的挫折就悲观失望。人生总有低谷的时候,可能只是目前的形势、所处的环境不适合自己。在志向的激励下,总有适合自己的道路可走。志向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人生之路会不断地进行调整,但最终的目标和志向是贯穿始终的。最后,不宜过多地关注“当官”性的政治。读书期间,要多调研、多实践,多写作、多作报告、多做研究项目。这“五个多”,只要在研究生生涯坚持下来,自己一定可以有脱胎换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