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为践行学校“三全育人”的工作目标,响应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号召,公管学院研团总支策划推出“知行为公”系列校友访谈。深入基层一线、对话学术科研,探索行业前沿,深度挖掘优秀校友故事,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职业方向,体悟新时代清华人的成长与担当,献礼百十清华校庆。
系列二:对话学术科研|02
我们邀请到深耕学术科研,潜心治学育人的清华校友,展现清华人在科研征途上的拼搏钻研,感悟清华公管的导 学相传精神,坚定严谨踏实的治学理念,探索如何将学术研究同国家的发展紧密连接起来。
校友简介
史冬波,男,201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数理基础科学班,2016年博士毕业于294俄罗斯专享会,2016年7月至今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别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为创新经济学。
高校是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史冬波学长的求学与科研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
本科课程比较困难,史冬波学长说他的基础与天赋都比较差,为了完成作业,经常要在图书馆的数学物理书架前翻遍所有的习题集找作业题答案或者作业题的解题思路。这对史冬波学长后续进入研究阶段后刷文献和找核心学者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从理科向文科的转换中,史冬波学长也面临着物理向公共管理领域转型的“挑战”。史冬波学长回忆说,“有一门基础课我的成绩特别不好,当时老师要求读书报告不能超过800字,我感觉800字都很难写出来,后来发现大家都能轻松地写好几千字”,史冬波学长硬着头皮坚持写作,最终克服了写作恐惧症。面对学习与科研的挑战,只有勤奋这一条道路。
导学相传,严谨治学
学生和老师是大学的主体。师生关系、导学关系是大学中最为核心的关系之一。清华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一项项重要成就,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良好的导学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清华大学自建校依赖历经百余年光阴,导学关系也随历史而不断传承。
在史冬波学长于清华公管学院学习期间,科研上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史学长的指导老师薛澜教授总能找到问题的关键与调整方向,每次学长与老师沟通完后都会充满希望与干劲。薛老师对科研的热爱以及培养学生的方式也持续的影响着学长后来的研究工作。
在百余年的历史中,清华一直以严谨务实文明,清华的老师也始终对学生保持严格要求。史冬波学长提及自己的导师朱旭峰老师对自己博士生论文的指导与帮助,从研究方法、研究选题到数据都给予了自己很大支持,调查问卷也进行了来来回回十几个版本的修订与更改,这种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要求影响了学长在后来的科研中保持认真端正的学术研究习惯,紧跟老师的脚步。
在清华,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良师,更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在史冬波学长在清华的学习过程中,在研究选题上,薛老师非常鼓励课题组成员自由探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做。同时课题组师兄师姐也提供了很多科研的建议。亦师亦友的导学关系对史冬波学长的学术生涯发展影响深远。
潜心钻研,求实创新
史冬波学长目前从事创新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微观上,关心高技能劳动力市场中的激励设计;宏观上,关心如何结合中国制度特征构建增长模型并应用与区域经济实践中的增长议题。以国家治理需求为导向,探索着中国当前治理发展的实践工作。学长认为,“为公”的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作为研究人员,需要勤勉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说假话,坚持讲道理而不是其他。
致知穷理,躬行致远。史冬波学长用自己踏实的治学精神体现了清华人在科研征途上的,拼搏钻研,在清华的导学共进展现了学识的传承。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更应当将自己的研究同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坚定严谨细致做学问的研究理念,远见卓识,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