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创新,全球价值,锐意精进,改善生命
愿景:通过创造一个开放且创新的平台来提高中国医疗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并以此惠及更多中国公民
建立一套公平、高效且可持续的医疗体系是当下所有国家的需求。近几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医疗的关注都在不断上升,将其列为了政策的重点。以美国为例,在其全国医疗支出占GDP超18%之际,又于近日展开一项重大医疗改革——将超过4500万无医疗保险的人口纳入医保体系,建立最低强制保障,并推出激励机制以鼓励医疗机构提高效率。
中国面临着向近14亿国民提供医保服务的挑战。在过去的20年中,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减少、医疗服务贬值的加速以及上世纪90年代医保覆盖范围的压缩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反映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价格的合理性及平等性三方面。越来越高昂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低收入中国家庭深陷贫困。
自2009年起,中共中央开始把医改提升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通过注入极大的财政资源向公众表明其支持医改的决心。于2012年8月发布的
《“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比重将从2011年的5.2%上升至6.5~7%。同时,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将低于总支出的30%。
中国政府为达成全民医保的终极目标,首先就是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9年至2011年中国医改的第一阶段已经获得了较大成就。这三年计划的任务包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在巨大的财政支持下,截至2011年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超过12.8亿的民众(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5.5%),包括在职职工及城乡居民。
农村的医疗改革成果尤为显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了超过96%的农村居民。而在2003年新农合开始试点前,只有不到5%的农村居民享有医保。根据国务院十二五(2011-2015)规划,截止至2015届时所有中国公民都将拥有享有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权利。人大副委员长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开具以下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清单,其中包括:
- 改革保险、报销及支付机制,以鼓励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纳入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
- 提高医疗科技的使用效率;
- 增强医疗服务的综合水平,包括加重基层医疗所扮演的角色、提高运作效率、改善医院收入结构、加强医生培训以及进一步提升对私立医院发展的支持。
为达到更加高效、高质量地运用医疗资源的改革目标,中国不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或提高医保报销,更需要确保这些投资能够加快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中国医疗服务到达率。
技术创新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首先,医疗科技的创新能够带来更有效、更高经济价值的治疗手段,包括最适合中国医疗市场需求与经济环境的新疗法。第二,技术、数据及医疗信息系统的创新性应用能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率。第三,医疗组织机构和医疗服务供应渠道的创新能为病人带来更多高性价比的疗法。
适当地支持医疗行业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促进本土科技及工业的发展。中国医疗对新疗法、新技术、新的服务模式及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将在更广泛的经济层面起到促进投资、研发及激发更多创业机会的作用。
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是一个高速发展的高科技行业。从2000年的180亿元(20多亿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120多亿元(约350亿美元),年增长率逾21%。到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400多亿美元)。同时,它也在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出口产业。2013年上半年的出口额已达到9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22亿美元。
“中国医疗改革和科技进步高层论坛”为中国医疗科技产业制定的愿景是:
· 在推动创新方面取得全球领先的地位,在中国创新环境中茁壮成长;
· 通过产品创新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为医疗卫生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效率;
· 通过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扩大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普及率,满足中国民众的广泛需求。
一步步实现愿景: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体系中鼓励合作,并确保合作和创新得到应有的激励
为促进医疗科技创新以及应用这些创新去解决医疗需求,我们需要全面考量医疗科技行业内支持创新的结构性条件,以及政府在鼓励新医疗科技成果应用方面的政策条件。
1.创新的主角:医疗科技创新的核心
医疗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临床医生、技术专家与工程师、投资者以及医疗器械公司之间的合作。
l 医生与工程师:医疗设备的创新通常起源于医疗专业人员的灵感,他们看到潜在的临床需求并提出实现需求的构想。此后,医疗专业人员就需要与来自大学或私营企业的技术专家一起合作,设计并实现该构想。在此情况下,那些鼓励大学、医疗专业人员及公司合作创新的政策——如制定清晰明了的知识产权创造与转让条例以支持合作,会对推动创新非常有帮助。
l 投资者:资金支持是第二大关键因素。临床医生与工程师需要投资者为产品的设计、研发及测试投入充足的资金。一个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能帮助许多医生、创业家及技术专家将创意付诸现实。这其中会有成功案例也会有失败案例,但总体上,充足的资金支持定会帮助维持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l 公司: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医疗器械的创新生态系统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是创新的源头,或者可以为临床医生或技术专家的创新提供专业技术或财务方面的支持。此外,大公司还会扮演额外的角色(1)与小公司及创业者合作,将创新性产品推向全球市场;(2)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创业者或小公司度过新技术开发期资金紧张的难关;(3)为创始人或最初的投资者在退出市场时提供渠道。他们可能想卖掉创新公司的股份以休整或开辟新的风投领域,或者只是想兑现辛勤工作、开发创新性技术带来的回报。
2. 创新的基础:风险评估和监管审批
创新实质上意味着开发一种新的技术或者更新现有技术的应用方法。新的技术和应用方法必将导致安全性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风险上升,这种增加的风险需要被充分地认知并加以评估。一个成功的医疗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需要有可靠、高效的风险评估和缓和体系。该体系在保证医疗科技创新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拖延,妨碍真正有用的创新引入医疗卫生体系。
l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产品开发和测试:一个新产品可能涉及在其他产品中常见的风险,也可能带来全新的风险。医疗器械创新者需要专业的技术风险分析意见以及一套为其产品量身定制的测试和评估方法。在大公司里,这些专长可能是组织内部所具备的,但中小企业以及新创企业可能就需要向外部有经验的实验室和其他机构寻求这方面的支持。因此,为建立一个有活力的医疗器械创新生态系统,必须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基于风险的测试机构。
l 临床试验体系:针对某些新产品的风险分析需要有临床试验的内容。临床试验有时会非常昂贵且耗时,并且如果试验设计或者执行不当,其结果并不可靠。在此情况下,临床试验不但不能推动创新,反而阻碍了创新。因此,具备有经验、管理得当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中心对医疗科技创新来说十分重要。同时,必须确保是在确定存在风险的前提下进行临床试验。
l 科学的、基于风险的高效监管体系:监管机构是创新者关键的合作伙伴。为了在保护病人安全和支持创新这两大目标之间保持平衡,监管机构必须具备正确评判各种风险评估方案以及实验室或临床试验计划的能力。重复或不相关的监管要求只会给新创企业造成难以负担的成本压力。不恰当的监管要求还有可能遗漏真正的风险造成安全性问题。总而言之,专业的、科学的和基于风险管理的监管流程是医疗器械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
3.创新的政策:收获创新带来的价值
使整体医疗体系受益是医疗科技创新最大的价值所在。以这一标准衡量,并非所有医疗科技创新都旗鼓相当。医疗创新在为医疗体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开发及引入该创新的必要成本。为了鼓励发展正确、合适的创新来满足市场上的医疗需求,与创新相关的几点政策值得被考虑以:
l 定义价值:
医疗卫生政策需要通盘考虑医疗体系整体受惠于创新技术的各种路径。医疗科技创新的价值可能体现在改善临床效果上,也可能体现在减轻就医负担上。比如,一种新的疗法可以降低创伤程度,减轻病人痛苦并缩短康复期。医疗科技创新带来的价值,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之后才能体现,而其实现的领域可能与创新的初衷不同。举例来说,今天采用的一项医疗技术也许要在未来一年才能体现其价值,它将会帮助病人避免住院治疗等一系列费用。
创新的价值也体现在其是否能提高医疗的普及性和可及性,使先前未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的人群受益。例如,一套更为简化的治疗方案可以直接在地方诊所、甚至是病患家中应用,让病患不必前往医院就医。这种能惠及更多病患的医疗创新在短期内有可能导致医疗成本不减反增,但其仍旧创造了价值——让人们变得更健康,寿命获得延长,生产率提高,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是否能用更全面的视野看待医疗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看到短期支出和长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医疗可及性的拓宽以及整体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
l 按“价值”支付
如果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要扶持那些为医疗系统带来更多价值的创新科技,那么关于创新技术应用和支付的政策就需要围绕“价值”这个命题来制定。
支付系统以及招标体系的政策环境对于医疗科技创新有深远的影响。一项医疗科技创新只有进入市场并应用于临床之后才能算取得成功。如果支付系统滞后或复杂,就极有可能影响到初创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作。支付系统和招标系统如不能与普通商品区分开,将极大地打击医疗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要找到适当的方法来优化医保报销、支付以及招标体系是比较困难的。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高质的数据来定义和衡量这些优化所创造的价值,然而这些数据也许根本无从收集和统计。此外,这些体系往往有很多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使得优化工作的流程更加复杂。另外,变革带来的收益可能体现在整个医疗系统的其他领域里,而非在变革所发生的领域,并且其效应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些特点也为准确定量分析这些变革的效益带来了挑战。
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客观情况下,流程的公正和透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医保报销体系以及招标体系所使用的数据、标准以及流程不仅要非常清晰,更要透明。医疗科技创新者可以从中明确了解哪些方面的创新符合医疗体系的标准,可以获得医疗体系的认可。同时,他们需要一个具有公正及可预见流程的支付体系,这一体系能保证他们的创新成果在开发、测试成功以及审批完成进入市场后,能够被纳入支付范围。
同样,充分考虑包括医生、病患、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制造商等各方的利益也十分重要。价值往往很难精确定义,只有平衡了各方的观点,创新才有可能带来一个最好的结果。
l 联合利益相关方
医疗系统中有许多参与方,每一方都至关重要,包括:医院及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机构、保险公司及其他付款方、医生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以及病患。从医疗科技创新中获取价值(例如改善疗效、提高效率、提升可及性等)需要以协调好各方利益为重要前提,实现步调一致。否则,某一方在自身领域里的改善很可能会被另一领域里的损失所抵消。例如,一项能够代替原先的某种介入疗法创新技术,可能会因为影响医院从医保保险中获益,而受到抵制。同样,一项能节约成本的远程医疗技术如果不被医保体系所采纳,也很难获得广泛的应用。
基于以上因素,政策制定者必须重视医疗体系内各方关系的联合。在一定时间内联合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可能会有一些难度。政策制定者可以从某些地区或某些特定疾病或特定的治疗方案入手,逐步探索拓展。
基于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就医疗科技创新而言,中国具备了很多核心优势和较高的增长潜力。第十八届中共三中全会会后,中国卫生监管机构有机会抓住与经济改革相关的会议成果,推进市场导向的改革,以加速创新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帮助中国实现改善医疗体系并发展本土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
1. 进一步加强理工技术类高等院校和医生发明者之间的合作。中国拥有非凡的理工科类高等院校,已有不少此类学术机构和医生企业家之间合作的成功案例。一些充分体现合作价值的成功案例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复制,为建立合作文化、开展合作研发以及研发后期知识产权的转移提供借鉴。
2. 进一步建设临床试验体系。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临床研究数量正在稳步增长。这方面的工作重点应为进一步传播并推广符合全球标准的临床试验经验。此外,多参与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将有助于培养更多此类经验。
3. 建立一个有活力的创业环境。个体企业家、投资者和大公司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政策制定者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创新政策予以支持。
4. 进一步加强以风险为基础的评估和测试流程。医疗器械测试机构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技术方面的专长。测试机构和监管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遵循的流程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以保证(1)测试方案在全面覆盖产品所涉具体风险的同时,不会有重复的、非必要的(从科学角度来看)测试环节;(2)其要求和流程需符合全球性的测试标准;(3)避免为厂家的产品开发、测试和审批流程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或延误。
5. 按价值支付。中国的医保体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医疗器械领域,招标制度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因此,保证这些体系的公正、公平和透明十分重要,而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获得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价值。
6. 联合各方推动创新。中国曾提出这样的愿景:通过提升医疗卫生体系中各方的协作来优化医疗政策的作用。在充分考虑不同参与者的利益点和相应的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关注医疗科技创新带来的价值,可以为中国医疗体系乃至经济体创造最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