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论文
1. Chen, L., & Xie, M.* (2023). How do hard regimes absorb, overlap, and squeeze out soft regimes? Insights from global carbon markets. Global Public Policy and Governance, 3(1), 60–85.
2. Chen, L., & Chulu, B. (2022). Complementary institutions of industrial policy: a quasi-market role of government inspired by the evolutionary China Model. Third World Quarterly, 1-16.
3. Silke Niehoff*, Marcel Matthess, Claudia Zwar, Stefanie Kunkel, Ting Guan, Ling Chen, Bing Xue, David Iubel de Oliveira Pereira Grudzien, Edson Pinheiro de Lima, Grischa Beier. Sustainability related impacts of digitalisation on cooper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n exploratory study comparing companies in China, Brazil and German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379, Part 2, 2022, 134606, ISSN 0959-6526, 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2.134606.
4. Grischa Beier*, Marcel Matthess, Ting Guan, David Iubel de Oliveira Pereira Grudzien, Bing Xue, Edson Pinheiro de Lima, Ling Chen. Impact of Industry 4.0 on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omparing practitioners’ perceptions from China, Brazil and Germany,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Volume 31, 2022, Pages 287-300, ISSN 2352-5509, https://doi.org/10.1016/j.spc.2022.02.017.
5. Beier, G*; Matthess, M; Shuttleworth, L; Guan, T; Grudzien, DIDP; Xue, B; De Lima, EP; Chen, L.. Implications of Industry 4.0 on industrial employment: A comparative survey from Brazilian, Chinese, and German practitioners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2.8 Volume:70 Page: Doi:10.1016/j.techsoc.2022.102028
6. Chen, Ling, Yang, Wenhui(2019),R&D tax credits and firm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146, 233-241.
7. Chen, L., Naughton, B. (2017). A Dynamic China Model: The Co-Evolution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6 (103): 18-34.
8. Chen, L., Naughton, B. (2016). An Institutionalized Policy-making Mechanism: China’s Return to Techno-Industrial Policy, Research Policy, 45 (10): 2138-2152.
9. Yang, W.H., Chen, L. (2016). Political Capital and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Evidence from Elite College Admissions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 (2): 194-213.
10. Xue, L., Chen, L. (2014). “China”, Currie-Alder, B., Kanbur, R., Malone, D. M., & Medhora, R. (Ed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deas, experience, and prospec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551-666.
11. Chi, Cheryl S.F., Chen, L. (2012). The Sources of Divergent Practices in China's Nuclear Power Sector, Energy Policy, 48(9): 348-357.
12. Chen, L., Xue, L. (2010).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the Upgrading of China’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18(6): 109-126.
13. Chen, L., Zhang, G. (2008). China: How One Child Was Deemed Enough. Nature, Vol. 454: pp403-404.
14. Chen, L.(2008). Bureaucratic System and Negotiation Network: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at 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CHINA. Paris: OECD Press, pp595-611.
15. Ferrantino, Michael J., Koopman, Robert, Wang, Zhi, Yinug, Falan, Chen, L., Qu, Fengjie and Wang, Haifeng, “Classification and Statistical Reconciliation of Trade in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 The Case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y 2008).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1132748
中文论文
1. 孔文豪、陈玲*. 数字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和组合初探——基于大数据产业政策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23年第9期,59-68页
2. 陈玲、李鑫*、孙君、汪佳慧. 如何评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概念框架与指标体系初[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3, 44(7): 62-74.
3. 陈玲、王晓飞*、关婷、薛冰. 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内部转型到外部赋能[J]. 科研管理, 2023, 44(7): 11-22.
4. 陈玲,王晓飞*,付宇航. 制造业企业自生能力与数字化转型路径[J], 科学学研究, 网络首发 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230413.002
5. 陈玲,孙晋. 政府间规范秩序:一个扩展的政策过程理论[J]. 公共行政评论, 2023(1): 144-160.
6. 陈玲*、孔文豪. 信任、制度化与科学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决策中的专家参与[J].政治学研究. 2022(4):120-132.
7. 陈玲. 信息,规则与自由裁量权:不确定性下的公共决策[J]. 社会科学, 2022(6):94-105.
8. 陈玲、付宇航:《象征性优先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一个基于改革史的探索性研究》,《比较》,2022年,总第122期,第226-257页。
9. 布和础鲁,陈玲*.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结构与创新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22(9):55-63.
10. 陈玲*,孙君,李鑫. 评估数字经济:理论视角与框架构建[J]. 电子政务,2022(3):39-53.
11. 陈玲,汪佳慧,李瑶. 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与我国人才现状分析,今日科苑[J], 2022年11期,36-44页.
12. 陈玲, 孙晋, 薛澜. 算法公平与算法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J]. 中国改革, 2022(3):5.
13. 陈玲. 数字信任和技术秩序:重塑智能时代的信任[J]. 装饰, 2022(1):22-25.
14. 李鑫,陈玲*. 新兴产业的协作治理何以达成?——以共享单车停放管理为例[J]. 电子政务,2022(7):113-124.
15. 布和础鲁,陈玲*.数字时代的产业政策: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1(09):31-41.
16. 谢孟希,陈玲*.运动式治理降低环境信息公开质量?——实证依据与理论解释[J].公共管理评论,2021,3(02):86-104.
17. 杨越,陈玲,薛澜.中国蓝碳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策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9):92-103.
18. 薛澜,杨越,陈玲,董煜,黄海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法的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2月,第30卷,第1-7页。
19. 杨越,李瑶,陈玲*:《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保护的创新思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2月,第30卷第12期,第8-16页。
20. 杨越,陈玲,薛澜:《寻找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0月,第30卷,第10期,第45-52页。
21. 王仁和,李兆辰,韩天明,陈玲*:《平台经济的敏捷监管模式——以网约车行业为例》,《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10期,总第294期,第84-92页。
22. 陈玲:《产业政策决策如何迎面“深度不确定性”》,《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2期,第70-76页。
23. 陈玲,杨文辉:《研发税收抵扣的分配机制和政策效果》,《科研管理》,2017年第38卷第7期,第37-43页。
24. 蒋凌飞,罗婧,陈玲:《地方政府决策的社会合法性建构——基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案例研究》,《公共管理评论》,2016年第23卷第三期,第51-68页。
25. 薛澜, 陈玲, 王刚波,蒋凌飞:《中美产业创新能力比较:基于对IC产业的专家调查》,《科研管理》,2016年第37卷第4期,第1-8页。
26. 陈玲,杨文辉:《政府研发补贴会促进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16年第34卷第3期,第470-479页。
27. 陈玲,李利利:《政府决策与邻避运动:公共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触发机制与改进方向》,《公共行政评论》,2016年第1期,第26-38页。
28. 陈玲:《中国高层领导小组的运作机制及其演化》, 俞可平等 主编,《中共的治理与适应:比较的视野》,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9月,第20-47页。
29. 陈玲,杨文辉:《制度化、分权化和适应性治理:中国政策过程研究的三大流派及其理论创新》,郑永年、莫道明、刘骥主编,《改革:困境与出路》,东方出版社,2015年9月,第229-261页。
30. 杨文辉,陈玲:《社区自治的信任关系和制度基础:以北京YF小区为例》,《公共管理评论》,2015年5月,第18卷,第3-16页。
31. 薛澜,林泽梁,梁正,陈玲,周源,王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5期,18-26页.
32. 赵静,陈玲*,薛澜:《地方政府的角色原型、利益选择和行为差异:一项基于政策过程研究的地方政府理论》,《管理世界》,2013年第2期,第90-106页。
33. 陈玲,薛澜:《“执行软约束”是如何产生的?——揭开中国核电迷局背后的政策博弈》,《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2期,第134-147页。
34. 陈玲,林泽梁,薛澜:《双重激励下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动机与策略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9月,第50-56页。
35. 陈玲,薛澜,赵静,林泽梁:《后常态科学下的公共政策决策:以转基因水稻审批过程为例》,《科学学研究》,第28卷第9期,第1282-1289页。【此文被《新华文摘》2010年23期(总第467期)转载,第139-141页。】
36. 陈玲,赵静,薛澜:《择优还是折衷?——转型期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解释框架和共识决策模型》,《管理世界》,2010年第8期,第59-72页。【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12月号转载,题为《如何达成共识:中国政策形成的过程与方式》,第106-107页。】
37. 薛澜,陈玲:《制度惯性与政策扭曲:实践科学发展观面临的制度转轨挑战》,《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8期,第7-9页。
38. 陈玲,王晓丹,赵静:《发展型政府:地方政府转型的过渡态——基于沪、苏、锡的海归创业政策案例调研》,《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七卷,第3期,第47-51页。
39. 陈玲,薛澜:《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产业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第36-46页。
40. 陈玲:《集成电路产业与相关服务业研究》(书章),见:李善同,高传胜 编著.《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 上海三联书店, 2008年11月,上海.
41. 陈玲:《官僚体系与协商网络:中国政策过程的理论建构与案例研究》,《公共管理评论》,2006年第5卷,第46-62页。
42. 薛澜、陈玲:《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西方学者的视角及其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7期,第99-103页。
43. 陈玲:《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模型与实证》,《公共管理学报》,第2卷第2期,2005年5月,第87-91页。
44. 陈玲,苏竣,茅炫:《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研究》,《科学学研究》, 2004年第6期,第583-588页。
45. 薛澜,陈玲,董秀海,喻彤钰,王本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AAU提供的参照与借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24卷第3期,2003年6月,第18-32页。
46. 苏竣,陈玲:《政府介入战略技术联盟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44期, 2002年12月,第114-118页。
47. 林淼,苏竣,张雅娴,陈玲:《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科学学研究》,第19卷第四期, 2001年12月, 第28-31页。
48. 冯彩莉,陈玲:《WTO与绿色贸易壁垒》,《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21卷,2000年第11期,第31-33页。
专著
1. 陈玲,薛澜,李芳:《测度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标、方法与结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4月,北京.
2. 陈玲,薛澜,蒋利:《测度产业可持续性:亚太城市的证据与趋势》,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
3. 杨越,陈玲,薛澜:《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行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上海.
4. 陈玲 著. 《制度、精英与共识:寻求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北京.
研究报告和公共媒体
1. 澎湃“对话学人”栏目,《陈玲:如何看待产业政策争议及数字经济的未来》,2023年6月12日
2. 陈玲:《汇聚全球资源创新发展》,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第18版。
3. 课题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2020、2021、2022,中关村论坛、Nature官网发布。
4. 课题组:《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2022)》, Science官网、CIDEG公众号发布。
5. 课题组. 《国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咨询报告,2022年3月.
6. 陈玲,李少帅,程臻,杨越. 《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管理研究》,清华大学科研院咨询报告,2022年12月.
近期学术会议报告
1. 陈玲.自愿碳市场建设与蓝碳经济. 中国(海南)—东盟2023智库论坛, 海口,南海研究院,2023年12月21日
2. 陈玲. Digital Public Infrastructure:Dos, Don’ts and comparative study, 294俄罗斯专享会与牛津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联合论坛,2023年12月14日
3. 陈玲. 绿色创新与城市转型,财新峰会,北京,2023年11月9日
4. 陈玲. 亚太城市的产业可持续性,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2023年第四次会议,2023年11月13日
5. 陈玲. 作为主办方之一参加2023年联合国大会SDG峰会边会“Innovation for Industrial Sustainability”,撰写会议concept note、设计议程,并主持panel讨论,联合国副秘书长参会,纽约,2023年9月7日
6. 陈玲. 中国海外清洁能源投资与东道国的绿色转型. 国际产业政策双年会, 曼谷,朱拉隆功大学,2023年8月25-27日
7. 陈玲. 企业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改革再出发圆桌会议,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会堂,2023年6月3日
8. 陈玲. The Dynamic Co-evolution of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nd Regulatory Politics: Evidence from Fintech Industry in China,第八届亚太公共政策网络会议(AP-PPN),香港,香港科技大学,2023年6月1-2日
9. 陈玲. 基于专利计量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竞争态势分析——国际比较和政策启示.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年会,北京,2023年 4月 26日
10. 陈玲. Embedding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Hierarchy: A case Study on Blockchain-based Loval Government in China, 美国公共行政年会(APSA),2023年3月24日
11. 陈玲. 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2022,APEC媒体发布会, 2022年12月28日,北京
12. 陈玲.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全球发布会.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 2022年12月19日. 线上
13. 陈玲. 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2022. 自愿碳市场与强制碳市场的链接:机制互动、驱动因素与演化过程. 2022/12/18. 南京/线上
14. 陈玲.首届中国管理前沿论坛,锚点决策:多重不确定性下稳健决策的系统模型和机制,2022年11月19-20日,北京/线上
15. 陈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边会.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K and China. 2022/11/9. 埃及/线上
16. 陈玲. 绿色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研讨会. 协同碳市场与经济增长. 2022/11/5. 北京
17. 陈玲. APEC中国论坛. 迈向“零碳”制造. 2022/11/3. 北京
18. 陈玲. 第二届环境经济学前沿论坛:气候变化、能源与碳市场. 企业为什么参与自愿碳市场?一个全球私人监管的多层次分析框架. 2022/11/12. 北京
19. 陈玲. 零碳制造论坛.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零碳制造”. 2022/9/13. 北京
20. 陈玲. 第十届汇智公共经济学论坛. 企业为什么参与自愿碳市场?一个全球私人监管的多层次分析框架. 2022/8/27. 福建福清
21. 陈玲. 零碳智库系列论坛第二期:双碳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双碳”治理的核心是激励相容. 2022/7/8. 北京/线上
22. 陈玲. 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系列课程. 可持续创新:如何将创新创业融入循环经济?. 2022/6/30. 北京/线上
23. 陈玲. “人工智能助力气候变化应对”国际学术研讨会. 零碳城市的治理框架:AI如何助力?有何挑战?. 2022/4/26. 北京/线上
24. 陈玲. 博鳌亚洲论坛南海主题分论坛. RCEP治理挑战与中国产业发展转型. 2022/4/21. 博鳌/线上
25. 陈玲. 美中研究中心”蓝碳与气候治理"国际研讨会. 应对气候变化的蓝碳市场建设思路初探. 2022/3/25. 线上